您的位置:
校友返校接待常规方案
发布时间:2018-04-25
浏览次数:3204
生平:朱逸森,1930年生,俄语翻译家、契诃夫研究专家、教授。1952年毕业于公立苏南文化教育学院俄文专修科,同年至华东师范大学外文系工作。1955年受国家公派至国立莫斯科大学学习,专修俄罗斯语言文学,获副博士学位。1961年归国后继续在外语系任教。曾任上海市翻译家协会理事。
代表作品:主要专著有《契诃夫(1860-1904)》《文踪墨迹——关于俄国文学》《短篇小说家契诃夫》《契诃夫——人品·创作·艺术》,译著有《契诃夫文学书简》《安·巴·契诃夫和他的时代》《契诃夫怎样创作》《牵小狗的女人》等,与夫人郑文樾合作翻译《契诃夫短篇小说全集》《契诃夫传》《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书信集》《飓风》等。参与编写的《俄国文学史》《俄国文学批评史》先后获第二届全国高校优秀教材特等奖和北京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短篇小说家契诃夫》获上海市1979—1985年哲学社会科学著作奖。2016年被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授予“中国俄语教育杰出贡献奖”。
翻译故事:当谈及学习外语、接触翻译的动机,朱逸森老师说:“解放后,当时俄国的红军歌舞团来到上海文化广场表演,他们唱歌唱得非常好听,非常喜欢。我也非常喜欢外语,所以就想学习俄语。”朱老师以此为契机,走上了俄语学习之路。经过不断努力,朱老师前往莫斯科大学留学,在攻读研究生期间,时任莫斯科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系主任询问朱老师选择契诃夫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那时,朱老师仅阅读过契诃夫创作的《胖子和瘦子》《变色龙》这两部作品,他非常喜欢这两部作品,因此产生了研究契诃夫的想法。由此,朱老师开始正式研究契诃夫其人、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