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8日下午,为庆祝华东师范大学建校71周年,ag平台 翻译系举办线上校庆学术报告会。翻译系教师贾兰兰和帅司阳受邀分别以“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和“当传教士成为外交译者:福音与政治之间的卫三畏”为题,为参会师生作出了精彩的报告。
贾兰兰: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
在第一场报告中,贾兰兰老师对口译中的跨文化交际现象进行探讨。首先,贾老师提出口译、跨文化和交际是本次讲座的三个关键词,口译的本质即是跨语言跨文化场景中的交际行为。接下来,她对文化和跨文化展开讨论,包括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对交际行为产生的影响以及跨文化交际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对口译中的一大难点——成语典故的翻译进行具体介绍。她通过列举中西方文化里成语典故的不同之处,介绍三种不同的翻译方法:直译法、借用法和解释法(意译法)。
贾兰兰老师认为,翻译方法策略的使用并没有固定套路,而是需要依据不同情况进行选择,例如口译的模式与场合、交际方意图、译者的语言能力等。口译既是艺术也是技术,口译技能可以通过练习熟能生巧,但口译员也可跳出语言外壳的束缚,发挥创造力。
帅司阳:当传教士成为外交译者:福音与政治之间的卫三畏
在第二场报告中,帅司阳老师对传教士译者卫三畏的外交及翻译活动进行了讲解。卫三畏(S. Wells Williams)是最早来华的美国传教士之一,长期在美国驻华使团担任译员及中文秘书之职,在早期中美外交中扮演重要角色。帅司阳老师聚焦卫三畏初入使团时期,通过分析一手档案史料,探究了卫三畏在加入使团前后产生的身份认同危机,并进一步讨论了身份认同对他在外交翻译活动中的立场、抉择和处境所造成的影响。
通过分析卫三畏的个案,帅老师再现了早期中美外交中宗教诉求和国家政治之间的共谋与冲突,并讲述这种共谋与冲突是如何透过译者这个媒介展现出来的;同时,也通过案例生动呈现出传教士译者在当时独特的历史环境下复杂的身份和位置。
活动结束后,系主任赵刚教授对两位老师的报告致以感谢,到场师生也对这场学术盛宴称赞不绝。至此,本次校庆学术报告会顺利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