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平台

中文 | English

第23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活动—— 《文明互鉴视域下的百年中外戏剧交流得失》

发布日期: 2024-05-17   作者:   浏览次数 13


2024年5月14日,应ag平台-ag真人娱乐-ag亚游官网 邀请,上海戏剧学院李伟教授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文明互鉴视域下的百年中外戏剧交流得失》讲座。讲座由ag平台 罗峰研究员主持,英语系韩琦敏老师及本科生、研究生共40余人参加了讲座。此次活动隶属第23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系2024年第32场百场校级学术讲座及ag平台 “世界文学与文明互鉴”系列学术活动第四场。

讲座伊始,罗峰老师简单要介绍了主讲人李伟老师的学术背景和研究领域。李伟老师在南京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业,目前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现代戏曲研究中心主任,是国家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是现代戏曲的理论与实践、戏剧理论与戏剧美学等。已出版《现代戏曲论稿》等数部专著。罗峰老师在讲座开始时指出,我国近代经学大家皮锡瑞曾在百余年前提出了培养新时代栋梁之才的期盼:“兼通中西之学,于古今沿革,中外得失,皆了然于胸中”。这个期盼在我们当下仍不过时。李伟老师对中外戏剧有全面的研究,且在中国戏曲上用功颇深,让他从戏剧角度来展开这个议题,再合适不过。

在讲座中,李伟老师首先辨析了文明与文化的概念,特别指出在同一中文明价值体系中会派生出不同的文化形态,接着探讨了文明互鉴的可能性。他指出,人类要发展,不同的文明必定会相遇、对话、交流、融合,必定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似乎是不言自明的事情。赵孟頫夫人管道升的“团泥”之喻及萧伯纳的苹之喻,就充分表明不同文明形态只要共存、只要相遇,就难免相互影响。

李伟教授提到,东西方戏剧的相遇很早便已开始。而大规模的对话与融合,则是十九世纪末以来贯穿二十世纪至今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也是人类社会全球化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的历史现象。从中西戏剧相遇的第一天开始,就开始了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和融合的过程。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不可逆转的社会历史进程。而当中西戏剧大规模相遇之后,各自也从“他者”身上更好地认识到了自身,并开始逐步认识到两种戏剧的异同。我们现在把自己的戏剧命名为“戏曲”,把从西方引进的戏剧命名为“话剧”,实际上是抓住了两者表面的形式上的不同:一个以歌舞见长,显视听之美;一个以对话为主,求思想之真。

李伟老师随后扼要回溯了中外戏剧交流互鉴的历史。自1721年《西厢记》传入日本,中国戏曲便跨出国门走向世界。1735年,马若瑟节译的《赵氏孤儿》在巴黎刊行。20年后,伏尔泰将之改编为《中国孤儿》并于法国首演。到了20世纪上半叶,随着梅兰芳、程砚秋等老戏曲艺术家访问欧美,中国戏曲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西潮东渐风起云涌,教会学校和新式学堂也出现了大量西方戏剧的演出。时至今日,中西戏剧交流互鉴的可谓空前。最后,李老师总结了百年来中西戏剧交流的成就、得失并对未来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讲座主持人罗峰老师表示,李伟教授的讲座逻辑非常清晰,从关键概念的辨析入手继而探讨文明互鉴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梳理中外戏剧交流互鉴的发生及历史,最后佐以中国戏剧百年来的发展特征为实例,展现了宏阔的学术视野及严谨的学术态度。讲座最后,在座师生就中西古今戏剧改编的现代性问题、近期苏州上演的昆曲《西厢记》引发的争议等进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