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内,一朵朵美丽的粉色重瓣玫瑰,随风摇曳、暗香涌动,它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翻译家”……11月15日下午,由ag平台-ag真人娱乐-ag亚游官网 主办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丽娃河畔的翻译与创作”主题座谈会在辰山植物园举行。与会嘉宾以“追忆丽娃河畔的翻译家们和畅谈翻译与创作”为主题,将目光聚焦在一个特殊的群体——华东师范大学“翻译家群”。
华东师大翻译家部分译著
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命名为“翻译家”的玫瑰花
文起丽娃河,拾香译名篇。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人文荟萃、大师云集,不仅孕育出著名的“作家群”,还涌现出诸多蜚声海内外的翻译大家。周煦良、孙大雨、叶治、王智量、朱逸森、王冀刚、冯增义、黄源深、虞苏美、周克希、何敬业、徐振亚、曹国维、张春柏等均曾执教于此。一箪食、一瓢饮、师大翻译家们脚踏实地、潜心译著,积淀了一大批高质量的翻译作品,造就了富有师者特质的华东师范大学“翻译家群”。他们中有11位获得中国翻译协会授予的“资深翻译家”称号。更令人骄傲的是,王智量教授于2019年获中国翻译界最高奖项——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2006年徐振亚教授获俄罗斯作家协会颁发的高尔基奖,1996年黄源深译著《我的光辉生涯》获澳大利亚政府翻译奖。
华东师大翻译家群
座谈会在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教授何敬业和青年教师王丹丹倾情演绎的诗歌朗诵《海燕》中拉开序幕。《海燕》是苏联文学的散文诗名篇,被列入中学语文教材,为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的校友戈宝权先生所翻译。激情澎湃的《海燕》中文朗诵让与会人员体会到文字的铿锵力量。
《海燕》诗歌朗诵
翻译家、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ag平台-ag真人娱乐-ag亚游官网 院长袁筱一讲述了本次活动的两个缘起。其一为通过梳理华东师大ag平台 七十年悠长文脉,传承老一辈翻译家的师魂力量,为华东师大七十周年校庆献礼;其二是感动于辰山植物园把新培育的美丽的粉色重瓣玫瑰命名为“翻译家”,把敬意献给了低调的翻译家们。“丽娃河畔的作家群和翻译家群并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群体,而是多有交集,”袁筱一谈到:“丽娃河的特殊滋养,使得华东师大的作家们从来都具有将‘外’化为自己创作一部分的神奇禀赋,也使得华东师范大学的翻译家们天生的具有以创作将‘外’输送进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的神奇禀赋。不以不朽为己任,使得翻译家往往是低调的,不易被记取的,但这并不代表作为受益于他们的我们不需要记得他们。”
ag平台 院长袁筱一
座谈会分为两个篇章:回眸篇和拾香篇。在回眸篇中,与会嘉宾不禁追忆起丽娃河畔的翻译家们。
华东师大ag平台 英语系教授梁超群分享了他对周煦良、孙大雨、叶治、黄源深等翻译家的解读。他谈到这是自己第一次因为译者去琢磨翻译,进而发现译者是一个最迷人的矿脉。通过翻译体会到了语言的丰富,并感受到思想的激荡。这些思想变成了山泉,保留在了翻译作品之中,保留在了他们的书里。因文化想象的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时常受到颠覆性的心灵冲击,却能透过迷宫一样的文字,跨越了巨大的挑战,成就了伟大的作品。愿后来者学习前辈的认真执着,细水长流地接续带来好的译著。
梁超群教授
华东师大ag平台 俄语系教授胡学星从俄国文学翻译角度谈到自己的感受。他认为就一个国别文学的翻译来说,一所大学能涌现出如此之多的翻译家,是翻译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国内外高校也属于不可多得的现象。丽娃河畔的俄国文学翻译有“经典意识强”和“科学的翻译态度”两个十分鲜明的传统特点。前者既善于发现原作经典,又注重打造译本经典;后者始终坚持译本从形式到内容都忠实于原文。就俄国文学的翻译而言,丽娃河畔的翻译家虽然有着代际之别,但都坚守着同样的信念,保持着同样的传统,而且都取得了引以为豪的翻译成就。从更宏大的视角来看,如果说上海是俄国文学翻译的一个中心,那么丽娃河畔的俄国文学翻译则几乎占了半壁江山。
胡学星教授
本次活动也吸引了ag平台 众多青年学子倾情研读演绎前辈们的翻译作品,进一步认知院史文脉。在现场,曹文雨、张雨铮、胡远三位同学为影视片段《成长的烦恼》配音。《成长的烦恼》是我国较早引进的国外情景喜剧,由翻译家、华东师大教授张春柏所翻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引起热烈反响,这部经典的译制片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深受国内广大观众喜爱。
影视片段《成长的烦恼》配音
“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世界文学名著《简·爱》女主角振聋发聩的呼声犹在耳畔。顾世一、李梦婕、马荣跃三位同学在现场带来了翻译家黄源深的经典译著《简·爱》的片段朗诵。
《简·爱》片段朗诵
在拾香篇中,与会嘉宾纷纷畅谈翻译与创作。
法语翻译家南山谈到花和翻译的关系,他引用了袁筱一的一句既有诗意又有哲理的妙喻——花瓣会飘落,花朵也会凋零,就像翻译家的工作也有停歇,但是只要我们努力过、存在过、绽放过,就可以问心无愧地走向语言历史的土壤。
法语翻译家南山
翻译家、浙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曹元勇认为,今天我们在写作当中用的语言,某种意义上也是翻译西方语言,翻译家提供的语言塑造了现代汉语。翻译对汉语的再塑造,把我们的语言变得更有表现力、表达力,更有张力,变得更具有美感。
浙江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曹元勇
翻译家叶治家属、译文出版社编辑龚荣讲述了自己与师大的渊源,表示很高兴能够在座谈会上听到师大翻译家的故事,感到收获颇丰。
译文出版社编辑龚荣
翻译家、作家、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黄昱宁谈到,把花和翻译者群体联系起来,做成一个译者的精神家园,很有创意也很有意义,能让平日默默无闻的译者产生自豪感。华东师大能够把翻译家们作为一个群体概念展现提出,这是一件空前的事情,意义非凡。
翻译家、作家、上海译文出版社副总编黄昱宁
作家、华东师大教授毛尖回顾自己的写作起点是源于在师大ag平台 的学习和翻译文学的影响。她认为翻译的概念已经跨越了从一个语言到另一个语言,应当延长扩展翻译的概念,展现另一个国家文化的力量。希望未来的华东师大翻译家群可以包容更多的人,让师大翻译家的名录更加充实。
作家、华东师大教授毛尖
新生代作家小白谈到翻译对文学创作影响的亲身体会。中文写作的现代小说很多受到翻译作品的影响。有了对翻译文学的学习之后,才慢慢有了一代人的文学创作。
新生代作家小白
新生代作家于是提到正是借助阅读作品和被翻译过来的文本,教会了自己这代人如何自我成长。把玫瑰命名为“翻译家”是译者的荣耀,希望能有更多机会讨论文化翻译延展性的问题。
新生代作家于是
华东师大法语系教授何敬业听闻与会嘉宾的交流后感触良多。作为79岁的翻译家、老教授,何老师笔耕不辍,为后辈的楷模。从事翻译几十年的经验让他深刻体会到翻译是多种不同文明的冲撞、借鉴、互鉴、交流、推动。他认为,探讨学习华东师大的翻译家群,有望继续开阔视野,推进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
法语系教授何敬业
从丽娃河畔走出的知名作家、辰山植物园文化园长陈丹燕为大家讲述了“翻译家”新种玫瑰的培育过程。她谈到自己看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就是翻译文学,认为一个作家词库的建立和翻译作品有很大的关系。翻译家所造的新词,和现代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非常强的生命力,并赋予了词以新的意义。“借美丽的‘翻译家’玫瑰,我们致敬翻译家群体,致敬文学,致敬时代。”
辰山植物园文化园长陈丹燕
主题座谈会在氤氲花香中结束,但丽娃河畔的翻译家精神却恒久流传。华东师大ag平台 党委书记闫露表示,教书育人、培养未来的译者,是高校ag平台 的重要使命和任务,我们不仅要培养高端译者,更希望这些译者也能成长为翻译家,成为“翻译家”玫瑰中独特的那一朵。ag平台 将以此为起点,继续挖掘丽娃河畔翻译家翻译创作的丰富宝藏,滋养和助力外语人不断前行。
撰稿:陈琴
摄影:邵兴仁
编辑:戴琪 冯烨